到环渤海地区考察学习,有机会游览了刘公岛。在威海、在山东,甚至在中央电视台上,宣传刘公岛的一句广告语都是:“刘公岛不仅仅是一个岛!”很新颖,很别致,很让人联想。那么,刘公岛不仅仅是一个岛,它还是什么呢?
从威海港乘船,航行15分钟左右,就到了刘公岛。刘公岛位于威海湾内,面积只有3.15平方公里,最高处海拔153.5米,常驻居民只有200多人。之所以叫刘公岛,相传是东汉末年皇子刘民为躲避战乱,漂泊至此,扶危济困,广施善行,城人讳其名曰刘公,岛因此得名。
刘公岛扬名,更主要是因为中日甲午海战,其为主战场。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北洋海军在此建军。1894年9月15日,日军侵略威海卫,双方激战近5个小时,各有损伤,清军伤损比日军略重,之后清军在李鸿章指挥下不再出战,致使清朝海军覆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等战死,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自杀。当时,日军海军实力有舰艇32艘,清军有25艘,应说双方军事实力差不多,而日军是侵略战,清军是保卫战、本土战。战争之所以失败,查阅有关资料,主要是清政府腐败无能,动用海军军费为慈禧修颐和园;最高统治阶层主战主和意见不一,防卫重点失当,尽管下级军官如邓世昌辈拚死抵抗,终难免失败恶运,致使签定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而告结束。李鸿章作为清政府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是这场战争的指挥者。他本人就战和不定,一面应付下级军官主战,一面又看朝庭脸色等朝庭拍板,自己怕战败被追究责任,同时也担忧贫弱的国力打不起仗,企望依靠英美等国通过外交调停避免战争,没有誓死而战的决心和军事部署,对战败负有重大责任。甲午海战后,中国的海防力量全部丧失,海上门户洞开。1898年始刘公岛被英国强租42年,成为闻一多先生笔下的“七子”之一。
现在岛上也有我海军的常驻军队,但数量不多。主要参观景点是海军公所,为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办公场所,丁汝昌即自杀于此,“海军公所”四字为李鸿章所提,所前有东西辕门。还有甲午战争博物馆,以文字、图片、实物等介绍战争情况,很值得认真浏览。
乘船返程,回望邓世昌举望远镜面对苍海的雕像,再思考“刘公岛不仅仅是一个岛”这句话,就想它是一段写满屈辱的历史,是一群为国捐躯将士不朽的亡灵,是民族之痛,是国家之殇,更是每一个中华民族后世子孙到此都应该沉思、警醒、奋发自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