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核心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衣原体等)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的疾病。
(二)传染病的常见传播途径
●经空气或飞沫传播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病人在咳嗽、打喷嚏时可将病菌散落在空气中或物品表面上,健康人吸入受污染的空气就有可能染病,如麻疹、结核病和禽流感等。
●经食物或水传播
病原体污染食物、水或餐具,易感者在进食时获得感染。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甲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等。
●经血液或体液传播
病原体存在于携带者或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中,通过血制品、分娩或性交等传播,如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接触性传播
易感者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土壤时获得感染,如血吸虫病、钩虫病等。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也有可能获得感染,如共用毛巾、梳子和衣物等。
●虫媒传播
被病原体感染的吸血节肢动物,如蚊子、恙螨等,通过叮咬把病原体传给易感者,如乙型脑炎、登革热等。
(三)预防传染病关键行为与释义
经对以上各种疾病预防行为进行分类筛选,确定以下9条预防传染病的关键行为:
1、勤用肥皂洗手
不干净的手部每平方厘米有上百万个细菌,只要方法得当,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既简单又有效的办法,最好用流动水及肥皂洗手。
-每次饭前便后要洗手。
-触摸眼睛、口鼻之前要洗手。
-双手被呼吸道分泌物弄污后(如打喷嚏后),立即洗手。
2、咳嗽、打喷嚏须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随地吐痰,或者打喷嚏、咳嗽时不掩口鼻,会将大量含有致病菌的飞沫带到空气中,并引起疾病传播,比如:痰液干燥以后,其中的致病菌可以播散到空气中,我们随时可能吸入,当我们触摸或拾起地上的东西时,手上会沾上这些致病菌。
3、勤开窗户,勤通风
空气污浊或流通不畅可能使致病菌在空气中滞留, 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和流通特别重要,要勤开窗户,勤通风。
4、不共用毛巾、牙刷等个人用品
与他人共用毛巾可能会传染红眼病、性病等,共用牙刷、剃须刀、注射器等则可能传染艾滋病、乙肝等疾病。
5、保持饮食卫生
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不洁及未煮熟的肉或水产品。
6、做好个人防护
注意避免与可疑患者或动物密切接触,居家照顾传染病患者时,要注意戴口罩和洗手;养殖、加工或屠宰牲畜时,需佩戴口罩、手套、帽子,穿工作服;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7、接种疫苗
适龄儿童应严格按照免疫接种部门的要求接种疫苗;被猫狗咬伤,应尽早接种狂犬疫苗;同时也应为家中的宠物接种疫苗。
8、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很多传染病发病早期都有前驱症状,越早发现往往治疗效果越好,因此怀疑患传染病应尽早就医。如咳嗽、咳痰超过2周,应尽早就医,以进行呼吸道传染病的排查或诊治;有过高危性行为的话,要尽早做艾滋病咨询和筛查检测。
9、积极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
加强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坚持体育锻炼,并注意饮食营养、劳逸结合,从而增强身体抵抗力,有效抵御传染病入侵!
(四)预防传染病口诀
讲究卫生好习惯 注意防病勤洗手
室内通风勤开窗 清洁卫生除四害
咳嗽喷嚏吐痰时 别忘纸巾掩口鼻
不喝生水手抓食 生吃瓜果洗干净
营养休息和运动 增强体质病可防
二
分类传染病预防核心知识
(一)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两季,传播迅速、流行性强。常见的有流行性感冒、结核病、麻疹等。
1.关键提示:
1)用手接触被污染物品后,如果没有洗手,再触摸眼睛、嘴、鼻子,也可能把病原体带入人体。
2)患有呼吸道传染病的人如果在人群密集、通风不好的环境中随意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有可能造成很 多人染病。
2、主要症状:
呼吸道传染病一般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咳嗽症状,水痘、流脑、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还伴有皮疹。
除发热、咳嗽、流涕等共有症状外,不同呼吸道传染病还有一些特有症状:
1)流行性感冒:一般高热(腋下体温≥38℃)、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症状明显,而普通感冒的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
2)麻疹:口腔黏膜有黏膜斑,发病3~5天皮肤出现斑丘疹。
3)肺结核:慢性咳嗽(持续2周以上),午后发热(往往是低热),伴乏力、盗汗,或有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3、关键行为
1) 勤洗手、不随地吐痰。
2)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掩住口鼻,或用上臂衣袖遮掩。
3)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 如有发烧及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应自觉戴上口罩并尽快就诊。
5)年幼体弱及慢病患者流行期间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流通不好的公共场所。
6) 注意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可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7) 接种疫苗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儿童按时完成计划免疫。
4、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口诀
飞沫传播流行快 呼吸道传染病大家防
勤洗双手保清爽 居室通风保清新
咳嗽喷嚏吐痰时 别忘纸巾掩口鼻
发热咳嗽早就医 减少接触戴口罩
公共用品勤清洁 流行期间少串门
合理营养多运动 体弱年少打疫苗
(二)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夏秋季节高发,我们日常的饮用水及食物,如果被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所污染,这些病原体经口进入胃肠道,可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或损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1、关键提示
——吃东西前不洗手,手上沾染的病原体随着食物进入消化道而染病。
——某些传染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如手足口病可以通过食物及飞沫传播,所以预防这些传染病时,大家需同时考虑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2、主要症状
大多数消化道传染病发病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等全身中毒症状, 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除发热、咳嗽、流涕等共有特征外,不同肠道传染病还有一些特有症状:
1)甲型或戊型肝炎:有不洁饮食史,发热,皮肤发黄。
2)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
3、消化道传染病预防行为(九字真经):
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
4、关键措施: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
管好饮食:做到不吃不洁、生的或半生食物,饭前便后洗手、生熟分开。
管好水源:做到不喝生水、饮用自然水源前要消毒。
管好粪便:消化道传染病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未经消毒,不准乱倒。
消灭苍蝇、蟑螂、老鼠。
5、预防肠道传染病口诀
把好病从口入关 管好饮食与粪便
饭前便后要洗手 生熟食物要分开
隔餐食物要加热 煮熟煮透保安全
不喝生水手抓食 生吃瓜果洗干净
清洁卫生除四害 大家一起把病防
(三)血液/体液传播疾病
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可以通过血液或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伤口渗出液、母乳)传染,如无保护的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吸毒、输血等,患有艾滋病、肝炎、梅毒的孕妇也可以通过分娩、哺乳将疾病传染给婴儿。
1、传播途径
性:与感染者发生性行为(肛交、阴道交、口交)而没戴安全套。
血液:共用注射器吸毒、输入含有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也可感染。
母婴:感染了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病毒的女性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时可将病毒传染给孩子。
日常生活与工作接触不传播:共餐、握手、拥抱、共用电话、共用马桶、一起工作、游泳、蚊虫叮咬等都不会传播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
2、关键行为
●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性传播疾病的有效方法。
●拒绝毒品,不要共用注射器。
●勿与人共用牙刷、剃须刀。
●怀疑自己患有性病或有过不安全的性行为(未戴安全套),以及共用注射器吸毒等,要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怀疑感染性病的母亲要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测,在医生的指导下实施母婴阻断治疗。
(四)动物传播疾病
动物传播疾病又称“人兽共患疾病”,是指人类与畜禽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如布鲁菌病、狂犬病等。
如何预防动物传播疾病?
1. 避免密切接触猫狗、禽鸟、鼠类及其粪便和排泄物,不小心接触后要洗手。
2. 一旦被猫狗抓伤或咬伤,要立即反复清洗伤口,并到医院注射疫苗和治疗。
3. 不吃生的肉类食品及可能被动物污染过的生冷食物。
4. 从事有感染危险的工作要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如防护服、防护手套等)。
(五)接触传播疾病
通过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如共用毛巾、梳子和衣物等而传播的疾病,如红眼病等。
1、传播方式: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
1)直接接触
指一些传染病通过传染源与易感者身体直接接触,如抚摸、拥抱等而传播,如疥疮、水痘等均通过直接接触而传染。
2)间接接触
很多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等也可通过手接触或共用被病原体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而传染,称为间接接触传播。提示
2、预防接触传播疾病关键行为
1) 保持双手清洁,并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2)患者用过的物品,须清洗及消毒。
3)不共用毛巾及其他个人物品。
4)做好个人防护,接触患者时须戴上手套。
三
分病种传染病预防核心知识
(一)肺结核
一、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1.结核病又叫“痨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
2.肺结核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排在第2位。
3.得了肺结核如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1.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很容易发生传播。
2.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
3.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应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排除。
4.艾滋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病人、尘肺病人、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
三、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
1.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2周以上,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医院看病。
2.肺结核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3.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县(区、旗)、地市、省(区、市)等区域均设有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
四、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1.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避让他人、遮掩口鼻。
2.肺结核病人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
3.肺结核病人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
4.居家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应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
5.肺结核可防可治。加强营养,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肺结核。
五、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
1.肺结核治疗全程为6-8个月,耐药肺结核治疗全程为18-24个月。
2.按医生要求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病人都可以治愈。自己恢复健康,同时保护家人。
3.肺结核病人如果不规范治疗,容易产生耐药肺结核。病人一旦耐药,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社会危害大。
(二)流行性感冒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易诱发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对孕妇、老人、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的危害尤为严重。
2、流感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用脏手揉眼睛或摸口鼻也会传染。
3、勤洗手、常通风,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可有效预防流感。
4、患流感后,应居家休息,必须外出时应佩戴口罩。
5、在流感季节来临前,建议孕妇、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接种流感疫苗。
(三)麻疹
1、麻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诱发肺炎、中耳炎和心肌炎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2、麻疹传染性强,易在儿童聚集的场所如幼儿园、学校等发生流行。
3、吸入麻疹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或与麻疹病人密切接触,就有可能被感染。
4、麻疹患者应与他人隔离,外出时应佩戴口罩,防止传染他人。
5、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
6、儿童聚集场所出现多例皮肤出疹患儿,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四)手足口病
1、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急性肠道传染病,目前尚无疫苗可以预防,主要表现为发热伴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皮疹或溃疡,口腔内的疱疹破溃时患儿往往疼痛难忍,不能吃东西,发病后7-10天可以自行痊愈。绝大多数手足口病预后良好,但少数可发展成重症病例。重症手足口病病情进展快,如果救治不及时,病死率高。
2、学龄前儿童是手足口病的主要感染对象,其中多半病例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中。成人也可感染,往往无症状,但具有传染性。因此,家庭成员的卫生习惯也与本病发病有关。
3、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吸入病毒污染的空气(飞沫)、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4、由于手足口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且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因此,做好家庭成员及儿童个人卫生是降低本病传染危险的关键,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常通风、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
5、在本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可疑症状,应尽早就医。托幼机构应定期进行清洁儿童玩具、常接触到的物品(如门把手),老师如发现多例有可疑症状的儿童,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五)感染性腹泻
1、感染性腹泻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腹泻,以腹泻为主要症状,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婴幼儿经常腹泻还可导致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迟缓。已知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有数十种之多,多数为细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虫等引起。细菌感染性腹泻一般夏秋季节多发,而病毒感染性腹泻等则以秋冬季节发病较多。
2、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症状为腹痛、腹泻,每日大便次数超过3次,可为稀便或水样便,也可为粘液便、脓血便或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适。病情严重者,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休克等,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3、感染些腹泻的主要不良临床后果是因腹泻引起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因此,对腹泻患者来说,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至关重要。为避免脱水,应鼓励患者进食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并加一些蔬菜、水果等。对于吃母乳的婴儿除继续母乳喂养外,可以添加辅助流质饮食(如米汤等),流质饮食中可加适量盐。一般不建议使用止泻药和止吐药。能口服者尽量使用口服补液盐补液,不能口服者或腹泻导致严重脱水者,应尽快到医院接受静脉输液。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不可乱用抗菌药物。
4、吃食物前、饭前便后、喂养孩子前用肥皂水及流动水洗手、不喝生水、生吃瓜果洗净、不吃腐烂不洁的食物是预防感染性腹泻的有效措施,正确的洗手能有效的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
5、预防感染性腹泻病的关键是把住“病从口入”关,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搞好环境卫生包括:管理好水源、粪便,消灭苍蝇、蟑螂等。
搞好食品卫生:食物要煮熟煮透,剩菜剩饭要加热后食用,生熟食品分开放置,夏季注意凉拌菜卫生,防止苍蝇盯爬,不吃过期食物。
搞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婴幼儿的玩具应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病菌污染玩具而感染。
(六)甲型病毒性肝炎
1、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危害人们健康的肠道传染病。甲肝主要感染儿童和青少年。甲肝四季均可发病,冬春为发病高峰期。甲肝大多数预后良好,但如果发病后不及时治疗,部分可发生重型肝炎,甚至引起死亡。接种甲肝疫苗可以预防甲肝。
2、甲肝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没有接种甲肝疫苗和没有得过甲肝的人吃了被甲肝病毒污染的食物、鱼虾贝类或喝了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水,都有可能患病。如果水源或食物污染可致暴发流行,如1988年上海甲肝暴发流行,4个月内发生31万例,是由食用受粪便污染的未煮熟毛蚶引起。
3、生食与熟食切菜板、刀具和贮藏容器均应严格分开。不喝生水、不生吃食物,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甲肝的风险。
4、接种甲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有资料显示,甲肝疫苗接种后保护力可超过10年。甲肝疫苗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对18月龄儿童给予免费接种甲肝疫苗。
(七)狂犬病
1、狂犬病是迄今为止人类唯一病死率高达100%的急性传染病。21世纪初期,狂犬病疫情有连续快速增长的趋势,自2005年以来我国狂犬病报告死亡数始终处于各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数的前三位。
2、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其次为猫、猪和牛、马等。但一些貌似健康的犬、猫等的唾液中亦可带病毒,也能传播狂犬病。人感染狂犬病最主要的途径是被病犬和其他带毒的动物咬伤、挠抓伤,狂犬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
3、由于狂犬病无特异性治疗,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动物咬伤或抓伤的伤口及时正确处理和全程注射狂犬疫苗就是对狂犬病的治疗。因此,被动物咬伤后,应立即处理伤口,并尽快去医院。
被咬伤后应立即用20%的肥皂水或1%的新洁尔灭反复冲洗伤口(当时若无条件,也可用清水反复冲洗),至少半小时,力求去除狗涎,挤出污血,但绝不能用嘴去吸伤口处的污血。
冲洗后用医用酒精或碘酒反复擦洗、涂抹消毒伤口,如一时没有以上消毒用品,应立即到医院进行伤口处理,切不可耽误时间。处理眼内的伤口时,要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一般不用消毒剂。
处理口腔的伤口应在口腔专业医师协助下完成。如伤口较大较深,出血较多,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到医院后,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
4、通过及时正确的伤口处理和注射狂犬病疫苗,可大大降低狂犬病发病的风险,而其他如烧狗毛敷伤口等偏方无科学依据,不能预防或治疗狂犬病。
5、加强犬、猫等哺乳动物的管理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措施。因此,饲养犬、猫等宠物,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如定期为犬、猫注射狂犬疫苗,携犬外出时,应束犬链,由成年人牵领,必要时给犬戴嘴套或者将犬装入犬袋、犬笼等,防止咬伤他人。
(八)布鲁氏菌病
1、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主要侵犯骨、关节,使感染者除会出现发热、出汗、骨关节疼痛外,还可出现疲乏无力等症状,故俗称“懒汉病”。布鲁氏菌病急性期治疗效果好,如果治疗不及时、不规范、不彻底,布鲁氏菌病很容易变成慢性感染。由于布鲁氏菌病为细胞内菌,肉芽肿为其主要病理改变,使得治疗变得困难,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导致关节变形、肝硬化、不孕不育等后遗症,甚至丧失劳动能力。
2、 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与人类相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猪等病畜,其次为犬、鹿、马、骆驼等。布鲁氏菌病为全球性疾病,近年来,布鲁氏菌病发病反弹,呈现上升趋势,由西北、东北、内蒙等牧区向其他地区扩散,几乎所有人都可能感染本病。
3、布鲁氏菌病病原菌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进入人体,如接产羊羔、屠宰病畜时因为皮肤破损就能被病畜感染。进食含布氏菌的生奶、奶制品或被病菌污染的饮水和肉类可经消化道而感染。畜牧养殖、加工、销售人员接触布鲁氏菌病原菌的机会高于普通人,因此,这些人群是本病的高发人群。
4、吸入被布氏菌污染的尘埃而感染的气溶胶传播亦为传播途径之一,因此,食用未煮熟的羊、牛肉,也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病,不食用未加工熟的畜肉及其产品、不喝生奶,减少与牲畜直接接触可预防感染布鲁氏菌病。
5、凡从事牧畜业、兽医、屠宰以及皮、毛、乳、肉加工者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时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等;工作结束后要洗净双手;用过的各种用具、防护用品以及污染的环境等均应严格消毒。
(九)乙型病毒性肝炎
1、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主要破坏人体的肝脏细胞,造成肝脏和其他器官的损害。我国现有近1亿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即每10人中就有1人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慢性乙肝患者近2000万人,每年因该病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5000亿人民币。乙肝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2、乙肝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也能通过母婴和性途径传播,日常工作学习或生活的接触是不会传播乙肝病毒的,比如握手、拥抱、一起用餐、共用厕所等都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血液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类制品可以传染乙肝。比如文身、文眉、补牙、修面、修脚的时候,如果使用的工具没有彻底消毒,那么就有可能传染乙肝,在不正规医院进行器官移植、血液透析或者内窥镜检查时,都可能传染乙肝。
母婴传播:如果母亲体内有乙肝病毒,新生儿可在分娩、哺乳过程中感染乙肝。所以乙肝妇女在怀孕前和怀孕期间要咨询医生,医生可以采取母婴阻断措施,让新生儿免受感染。这个措施可以使90%以上的新生儿避免乙肝病毒感染。
性传播:已感染乙肝病毒的一方可以通过精液或阴道分泌液,使另一方感染乙肝病毒。
3、采取必要措施,积极预防乙肝,保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保持单一性伴,乙肝病毒感染者在性交时正确使用质量好的安全套。远离毒品,更不能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
●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刮胡刀。不到非正规的场所或者使用未经彻底消毒的器械扎耳孔、文身、刺眉等。
●感染乙肝病毒的妇女在怀孕前和怀孕期间要咨询专业医师,通过有效的母婴阻断措施,可使90%以上的新生儿避免乙肝病毒感染。
4、预防乙肝病毒传染,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乙肝疫苗。国家免费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可以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院接种。
5、慢性乙肝患者要关注重视自己的病情,每3到6个月可以到正规医院进行肝功能或B超等检查,并找医生咨询。目前公认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有两类药物,一类是干扰素,一类是核苷类似物。后者在国内上市的有四个药物,即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其它号称能将乙肝病毒“转阴、根治”的药物和方法,缺乏科学依据,是不会有效治疗乙肝的。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切勿轻信虚假广告,以免延误病情,造成经济损失。
(十)艾滋病
1. 人们之所以“谈艾色变”,是因为艾滋病是非常严重的传染病,没有药物可以治愈艾滋病,也没有疫苗可以预防。目前对艾滋病进行治疗,只能控制病情。所以唯一的预防措施就是避免艾滋病病毒的传染。
2、艾滋病有三种传播途径,不安全性行为是主因,人人都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三种途径传播 艾滋病病毒广泛存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等体液中,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不安全性行为是主因 人人都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目前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性传播,发生性行为时不使用安全套是主要原因。没有固定性伴侣、多个性伴侣会让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增大。
●共用注射器风险大 静脉艾滋病病毒还可通过血液传播。多发生在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的时候。在纹身、扎耳洞、拔牙时,如果器械没有彻底消毒,也有可能传染艾滋病。
●母婴传播可阻断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可通过怀孕、分娩、哺乳将艾滋病病毒传给新生儿或婴儿。如果不采取措施,她们生育的孩子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性感染艾滋病病毒。
●一般接触不会传播 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吃饭、共用工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3、预防艾滋病首先是避免多性伴,夫妻双方彼此忠诚,不与其他人发生性行为。其次是性交时正确使用安全套,使用安全套不仅可以避免怀孕,还可以预防性病、艾滋病、乙肝和丙肝等经性途径传播的疾病。
4、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定点的医疗机构提供免费的艾滋病咨询和检测服务。这些服务不仅免费,而且为咨询者、检测者保密。因此,怀疑感染艾滋病病毒时,应尽早做检测和咨询。
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具体内容是: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人。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减少传播的机会。艾滋病感染者和其他人一样,拥有上学、工作、就医等权利,关怀、不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对创建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
(十一)梅毒
1、梅毒是性病的一种,由梅素螺旋体感染引起,早期以外生殖器糜烂、外发皮疹、筋骨疼痛、皮肤溃烂为主要表现。严重的梅毒可以引起皮肤、神经和心血管等多系统损害,甚至可导致患者终生残疾,危及生命。患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使胎儿感染,导致流产、早产、死胎,也可能在分娩过程中感染新生儿,只有少数婴儿能够幸免。
2、梅毒的传染性强,目前我国的梅毒感染者数量呈现快速上升的流行趋势。梅毒主要通过性交直接传播,通过输血、接吻、哺乳也可以传播梅毒,还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接触被梅毒螺旋体污染的物品传播。患有梅毒的孕产妇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也可以在分娩过程中通过产道传染给新生儿,一般工作和公共场所接触不会传染梅毒。
3、预防梅毒的主要措施是洁身自爱,避免多性伴和不安全性行为,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预防梅毒和其他性病。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避免阴道分泌物、精液和血液的接触,可以大大降低感染和传播梅毒及其他性病的风险。
4、发生易感染性病的高危行为后,应及时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正规医疗机构接受性病和艾滋病检测,频繁更换性伴者、男男性行为者及有其他可能感染性病的行为者,都应定期做医学检查。梅毒患者应尽早将病情告诉自己的配偶或性伴,到正规医疗机构(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病防治所)接受检查。在治愈之前,禁止性行为,如有发生,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套。
5、梅毒是可以治愈的疾病,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因此每一位已确诊的病人,应到正规医院,遵从医生的指令,积极接受规范治疗。
(十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红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是近30年来世界暴发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患者会出现眼部剧烈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2、人群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病后免疫不能持久,患者病愈后,可以被不同型别病毒感染而再次发病,亦可能在间隔数年后被同一种病毒再次感染而发病。
3、“红眼病”传播方式是接触传染,主要是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等而发病,通过密切接触患者或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与患者公用洗脸毛巾、脸盆等,或者接触患者摸过的东西,如门把、生产工具、娱乐玩具,被患者污染过的游泳池、洗脸盆中的污水传播。
4、预防“红眼病”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揉擦眼晴。个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洗脸最好用流水。在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浴池和游泳池,做好个人防护。
5、目前“红眼病”尚无特殊有效的疗法,临床上根据病情会采用不同的滴眼剂进行治疗。因此,出现眼睛红肿、畏光、流泪、眼球痛等症状后,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不要随意使用眼药水,以免延误病情。
6、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高度传染性及人群普遍易感是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眼部分泌物及泪液均含有病毒。因此,对病人采取隔离,对防止家庭成员间、群体间接触传播极其重要,隔离期至少7~10天。患者应注意休息,有利于康复。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发现多例可疑病人,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患者的洗漱用品应消毒,禁止患者进入公共浴池及游泳场或参与社交活动。
四
传染病知识速记顺口溜
一、病原
埃丝乙登森丙黄,破梭狂弹白棒流出汉; 麻腮副粘流感正, 披风脊小结膜微。
注释:
埃—埃博拉出血病毒;丝—丝状病毒科;乙—乙脑病毒
登—登革病毒;森—森林脑炎病毒;丙—丙肝病毒
黄—黄病毒属;破—破伤风杆菌;梭—梭菌属
狂—狂犬病毒;弹—弹状病毒科;白—白喉杆菌
棒—棒状杆菌属;流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汉坦病毒属
麻腮—麻疹和腮腺炎病毒;副粘—副粘病毒科;流感—流感病毒
正—正粘病毒科;风—风疹病毒;披—披膜病毒科
脊—脊髓灰质炎病毒 小—小核糖核酸病毒科
结膜—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微—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
二、血清型分类
麻风腮带痘甲1,艾滋2脊灰3,登革志贺均为4,5狂6布19生,脑膜球菌13群
注释:
麻—麻疹病毒,风—风疹病毒,腮—腮腺炎病毒;带—带状疱疹病毒, 痘—水痘病毒,甲—甲肝病毒,1—只有一个血清型
艾滋---艾滋病毒,有2个血清型,其中95%由HIV-1引起
脊灰—脊髓灰质炎病毒,有3个血清型,其中世界各地流行以I型居多
登革—登革热病毒,有4个血清型,以II型居多
志贺—志贺菌属,分4个血清群,我国的优势血清型为福氏2a, 宋内氏1型,4群中,痢疾志贺菌引起的症状最重,宋内氏引起的症状最轻
狂---狂犬病病毒,有5个血清型
布—布氏杆菌,有6个种,19个生物型
脑膜球菌—脑膜炎球菌,有13个血清群
三、病毒基因型
丙艾脊风森乙脑,单股正链RNA
麻疹单负RNA,登革正链RNA
汉坦刚果分节负链RNA
腮毒不分单负R,流感禽流正要分
剩余甲埃典为R
乙丁嗜肝DNA,水痘双链DNA;乳头器疹衣为DNA
四、传染病皮疹出现规律
通常1—6天,出疹顺序依次为风疹—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注释:
风疹或者水痘:于发热1—2日出疹
猩红热:于发热第2—3日出疹
天花:于病程第3—4日出疹
麻疹:于病程第3—5日出疹
斑疹伤寒:于病程第4—6日出疹
伤寒:于病程7—13日出疹
五、寄生虫病知识
人感染华枝睾吸虫(肝吸虫)病是因为摄入了含囊蚴的淡水鱼虾
肺吸虫(并殖吸虫)因为生吃或半生吃含囊蚴的溪蟹和蝲蛄
日本吸血虫是因为生产生活而接触疫水,饮用生水等感染尾蚴
姜片虫病是因为生食含有姜片虫囊蚴的水生植物和饮用生水
丝虫病因蚊虫叮咬
钩虫病农田作业是感染丝状蚴,生食污染蔬菜丝状蚴自口腔粘膜浸入
蛔虫病因为感染期虫卵经口进人体
绕虫病主要是消化道传播,食入感染期虫卵
旋毛虫病是食入含有囊包的生的或不熟的猪或其他动物肉
猪带绦虫病和牛带绦虫病是因食入含有囊尾蚴的生的或未熟的猪肉或牛肉
囊尾蚴病是因经口感染猪带绦虫卵感染
棘球幼病因虫卵经口感染
肠阿米巴是因食入含阿米巴包囊污染的食物
疟疾是因按蚊叮咬传播
黑热病是因中华白蛉叮咬
弓形虫病主要因食入含有卵囊或包囊的食物或水经消化道感染
钩体病是因直接接触钩体感染
六、列入国家重点防治的地方病
8种:鼠吸布克,骨碘氟砷
注释:
鼠—鼠疫 骨—大骨节病 吸—吸血虫病 碘—碘缺乏病
布—布病 氟—地方性 氟中毒克—克山病 砷—地方性砷中毒
七、病人为唯一传染源的传染病
水痘-带状疱疹,风疹,麻疹,回归热,蛔虫病,绕虫病 ,猪囊尾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