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之歌”,是赞美母亲最知名的一首诗。
此诗用语自然,采用近乎白描的手法,通过普通的儿行母缝衣的场景,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出诗人对母亲的感激与尊敬。
此诗情感真挚自然,极能打动人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成为最具代表性的“颂母”名句。
见人初解语呕哑,
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
为嫌衣少缕金华。
这是一首“女儿之歌”,是诗人韦庄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
诗人说自己的女儿刚能听懂大人的话,就咿咿呀呀学说话。她爱玩小车迟迟不肯去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个不停。
此诗抓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漂亮、喜欢哭闹的特点,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使女儿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的爱女之情溢于言表。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是一首“思弟之歌”。
当时正逢安史之乱,战火四起、狼烟滚滚,杜甫和几个弟弟流离失所,他在白露之夜思念弟弟而写了这首诗,此诗饱含真情,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渐进,托物咏怀,格调沉郁哀婉,情真意切,真挚动人,读来令人泪目。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这是一首“思家之歌”。
当时白居易正宦游外地,冬至夜晚,他独宿于邯郸驿舍,思家情深,有感而写此诗,抒发他深深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全诗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构思巧妙,不写自己思家,通过家里人“还应说着远行人”,强化思乡之情。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这首诗是“兄妹之歌”。
“长安君”是王安石的大妹妹王文淑,封号长安县君。
北宋嘉祐五年(1060年),王安石即将要出使辽国,他和大妹妹王文淑相见。两人的感情很是深厚,此时已经三年没有相见,本以为这次见面能够促膝长谈,谁知也未能如愿。
王安石深觉自己年纪渐老,和大妹妹再见的机会已经不多,此去辽国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来,思之更觉倍加伤感,于是写下此诗抒怀。
这首诗满是兄妹真情,言浅而情深,表达了真挚而又深沉的相逢之欢与离别之悲,读来令人无限感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这是一首“母子之歌”。
蒋士铨是清朝著名文学家,他常年在外为官,过年回家时写了这首情真意切的母子之歌。
诗人前6句采用旁观者的角度来开篇陈情,写思儿心切的母亲见到游子回家后溢于言表的高兴之情。作者把母亲对重逢的儿子关切入微,心疼儿子在外变得清瘦的形象写得真切入微,生动至极。
结尾两句诗人回归本位,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他因为自己常年在外,不能在母亲身边同候,内心不觉更为愧疚。
整首诗充满着母亲和儿子相互为对方着想的细致情感,母子情深,真诚感人。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这是一首“兄弟之歌”。
1079年,著名的“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捕入狱。苏轼的弟弟苏辙不顾自身安危,自京城千里疾驰报信,后又上奏皇上自愿免终身官职保哥哥一命,未奏效后又四处奔走相救。
苏辙每日给狱中苏轼送饭,两人约定,饭菜无鱼则尚平安,饭菜有鱼则危矣。一次苏辙因事而另托他人送饭,忘记嘱咐鱼的事,结果此人给苏轼送的恰恰是鱼,苏轼大吃一惊,认为命将休矣,就写了此诗送给弟弟。
苏轼、苏辙二人是千古兄弟情深的典范,“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兄弟情深令人泪目和羡慕!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是一首“妻儿之歌”。
公元756年,正逢安史之乱,杜甫从鄜州只身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结果半路被叛军所俘虏,被押往长安,这首诗就作于他被禁长安期间。
作者不写自己如何思念妻儿,反而写妻子望月思念自己,儿女尚小,尚不懂相思,更加衬托自己的思念之苦。
全诗构思巧妙,情真意切,凄婉动人,读之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