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河北车牌号字母排序来历(河北各地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8 08:06:45    

河北,简称冀,省会石家庄,河北在战国时期大部分属于赵国和燕国,所以河北又被称为燕赵之地。河北地处华北,漳河以北,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地,北为燕山山地,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其余为河北平原,面积为18.88万平方千米。东南部、南部衔山东、河南两省,西倚太行山与山西省为邻,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东北部与辽宁接壤。辖11个地级市。河北省是中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是中国重要粮棉产区。工业生产中的一些行业和产品在中国居重要地位。河北地处中原地区,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称,是英雄辈出的地方。下面让我们简要的了解一下河北各地市名称的由来和历史沿革。


冀A:石家庄市

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和信息中心,是国务院批准实行沿海开放政策和金融对外开放城市。在首都北京的西南方向,距北京283公里。截至2017年底,石家庄(不包括河北省直管的辛集市)辖区总面积13504平方千米,全市常住总人口为1039.42万人(截止2019年底)。

石家庄市的名称来源于石家庄村。一百年前,石家庄是获鹿县(今鹿泉市)的一个小村,面积不足半平方公里,只有百余户,六百多人。从1902年起随着京广、石太、石德铁路的兴建,逐渐发展为现代都市。

石家庄之所以从一个小村发展为大城市,关键是由于京汉(今京广)铁路与正太(今石太)铁路交汇点的确定。由于京汉、正太铁路通车,火车站建立,石家庄的工商业迅速发展。1925年初,石家庄商务会要求石家庄自治建市。经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批准,筹建石家庄市,以石家庄为其区域。由于人口不足等原因,临时执政又于8月29日指令,将休门、栗村并入,取石家庄、休门首尾各一字,更名为石门市,同时建立了市政公所。“石门”之名,就始于此。

1947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门。12月26日,《石家庄市政府通知》中说:“石门市自即日起改为石家庄市”。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会由保定迁往石家庄。1978年3月11日,石家庄市改为省辖市。

冀B:唐山市

唐山,简称“唐”,河北省省辖市,位于河北省东部、华北平原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毗邻京津,地处华北与东北通道的咽喉要地,是京津唐工业基地中心城市、京津冀城市群东北部副中心城市。总面积为13472平方千米。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工业基础雄厚,素有“北方瓷都”之称。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孕育了丰厚的工业文明。唐山是中国评剧的发源地,素有“冀东三支花”之称的皮影、评剧、乐亭大鼓享誉全国,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山”在唐山市路北区境内,现名大城山。唐山名字之始有唐代和后唐两种说法。第一种,唐朝时,李世民两次东征,均屯兵于现市区内的大城山,山赐唐姓,唐山由此而得名。第二种,据光绪《滦县志》卷7记载:“唐山周回数里,复岭重岗,其东麓则徒河萦带。相传后唐李嗣原曾屯兵于此,立石城二百余丈。又后唐姜将军斩蛟有功,葬于此,后人建庙祠之。山以唐名,实由于此。”

清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谐同美国矿师马立斯到开平镇勘测,勘察结果很好。唐廷枢向李鸿章报告,认为要雇用洋匠,采用西法,开采煤铁,大有作为。1877年,李鸿章指定唐廷枢主持开平煤矿的开采工作。因而当年建立开平矿务局,在桥头屯买地造房,购置机器。随着煤矿的发展,人口增多,商贾繁盛,1878年,桥头屯升格为镇(乔头镇),与开平镇平行。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因乔头镇以镇北有“唐山”,而改名为唐山镇,此为唐山行政名称之始。

1946年4月,中共河北省委员会第132二次会议通过唐山设市,同年5月5日,唐山市政府成立。1978年3月11日,唐山地区的唐山市改为省辖市。

冀C:秦皇岛市

秦皇岛,简称秦,又称港城,现为为河北省省辖市,是中国唯一一个因皇帝尊号而得名的城市。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甲级旅游城市。著名的风景区山海关、北戴河坐落于此。世界级汽车轮毂制造基地和中国最大铝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北方最大粮油加工基地,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国海滨城市,东北亚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秦皇岛港是世界第一大能源输出港,有国民经济“晴雨表”之称。

传说秦始皇吞并六国,当上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以后,派一个名叫卢生的方士帮他到海里去求长生不老药。卢生要求斋戒沐浴,带上珠宝法器,三天后找一个沙软潮平的地方乘船入海。秦始皇一一答应,赶紧派出大队人马去找入海的地方。三天后,有一队人马回报说:“在碣石山东北80多里的海岸上,发现一个翡翠般的海岛,那里风小浪平,适于船只航行。”秦始皇登岛一看,苍松翠柏,一片碧绿。岛上开满了鲜花,大海风平浪静,海边细沙像铺了层柔软的绒毯,景色好极了。不由赞叹道:“我游遍天下,不料在此发现一个美丽的地方。如能在此久住,也可算作神仙了。”在这里,卢生带着一应物品和20多名随员,分乘三艘船扯风划船入海了。秦始皇亲自为他们送行。卢生入海几天,根本找不到什么仙山,更求不到仙药。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药虽然一无所获,却意外地发现了这块伸入渤海的小半岛。后人在秦始皇站过的东山脚下刻碑为记:“秦始皇求仙入海处”。秦皇岛也因此而得名。后来,秦皇岛曾一度叫“秦王岛”,据说与唐太宗东征高丽有关。其实,唐太宗征高丽在他即皇位以后的贞观十九年,人们不会再称他为秦王。由于“秦王岛”一名不合理,就被人们摒弃了。至于秦皇岛的“岛”,指的是现在海港区的东山,二百多年以前,“四面皆水”,未与陆地相连。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岸泥沙堆积,演变成半岛。至清代中叶,这里有了小渔村。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自辟秦皇岛为商埠。四年以后,英国在这里筑码头运开平煤。1948年11月27日,秦皇岛解放,建市。

冀D:邯郸市

邯郸,河北省省辖市,位于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是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和市区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总面积12073.8平方公里。

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000年前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邯郸为赵国都城,魏县为魏国都城; 汉代与洛阳、临淄、南阳、成都共享“五大都会”盛名; 汉末曹魏在临漳建都, 先后为曹魏、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城;北宋,大名府成为北宋陪都;清代,大名府为直隶省第一省会。邯郸的城邑,肇起于商殷。在商代早期建都于邢(今邢台),后迁都于殷(今安阳)的数百年间,邯郸均为畿辅之地。古本《竹书纪年》中,就有商末殷纣王在邯郸建“离宫别馆”的记载。至迟在殷纣王时期邯郸一名就已经出现,证实邯郸古城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历史,而且“邯郸”名称一直未曾改动过。邯郸名称的来历,有很多说法。

说法一:此城内有座山,名邯山。邯郸由此而得名。椐《汉书》注者张晏解释:"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

说法二:邯字的甘字边,是旦的反写。日以出升过于地平线曰旦;而日未过地平线曰甘。甘的"日"随未过地平线,但日的光辉以照射过地平线,说明日即将升起。郸字的单字边,是地平线上有一块肥沃的田原,田字上面的两点是象征着田地生长着茂盛的谷稷和青草。邯郸两字的耳字旁,是象征着这块土地上人丁兴旺,牛羊成群。总起来说,邯郸是太阳即将升起,阳光照耀在这块人丁兴旺,牛羊成群的肥沃土地上。

说法三:是以姓氏取名的。古代有邯郸这个姓氏的,班固所著《在昔篇》中有过对"邯郸淳"其人的记述;"邯郸,名淳,字子叔。邯郸其复姓也"。邯郸地名可能由姓氏而取名。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邯郸是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129师转战千里太行,创建了以邯郸为中心的晋冀鲁豫解放区,从此奠定了邯郸作为晋冀鲁豫四省接壤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1945年10月5日邯郸城获得解放。从此这座饱经沧桑、历尽三千年盛衰荣辱的古城终于秋风萧瑟换了人间。邯郸解放后,邯郸县城始建为邯郸市,直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政府设在邯郸市)。1949年3月,撤消邯郸市,降为邯郸镇,同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设立了邯郸专区,邯郸镇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管辖。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邯郸镇仍为邯郸专区专署驻地。1952年12月22日,邯郸镇复升为邯郸市。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邯郸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邯郸地区所辖各县划归邯郸市管辖,称邯郸市。

冀E:邢台市

邢台市,简称“邢”,旧称邢州、顺德,位于京津冀区域冀中南地区中心,西依太行山与山西毗邻,东沿卫运河与山东相望,北连石家庄、衡水,南接邯郸,总面积12456平方公里,是中原经济区的北方门户。邢台还是河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首批国家智慧城市、中国太阳能建筑城、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首批全国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邢字古通“井”,《康熙字典》说:“穴地出水曰井”,古邢台百泉竟流,故称井方,上古时期黄帝曾居住在邢台轩辕之丘(干言冈)一带,黄帝亲率邢人开发利用井水,建井田,筑邑而居,史称“黄帝凿井,聚民为邑”,后世为了纪念黄帝的凿井筑邑之德,乃合井、邑二字为一字,即为“邢”,此为邢得名由来。

又因春秋战国时期邢侯和赵成侯、赵武灵王曾先后在邢地高筑檀台,大会诸侯,以标信德之义,故宋徽宗赵佶乃改邢为邢台,今邢台之名即沿用于此。邢台市于1925年建立为顺德市,为直隶省5个自治市之一,1945年解放后建为邢台市,为太行区直辖市,1980年改为设区市,1983年设为省辖市。

冀F:保定市

保定,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互成掎角之势,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保定曾是直隶省会,直隶总督驻地,也是河北省最早的省会,从1669年至1968年,是河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保定的由来,与战事有关。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约燕、齐灭中山。燕赵重新划定疆域,现保定市区的地域范围划归燕国,以南为赵国地。据明弘治版《保定郡志》记载,燕昭王曾于今保定城东五里建广养城,俗称空城,为放牧战马之城。保定始有燕南赵北之称。由此可见,保定最初出现城镇,就是为保卫燕国安全所设的战备城市。保定原来以清苑为中心,北魏太和元年(477年)设清苑县,五代时被契丹侵兵焚毁,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在其祖陵附近的清苑废城设“保塞军”(“军”是宋辽金时期在要塞所设的行政区划,驻有重兵),984年升为“保州”,1213年蒙古军队攻陷金国保州,屠城。1227年蒙将张柔重建城池,1275年元帝取“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设“保定路”,从此有了保定之名。1386年,明朝改保定路为保定府,又称金台郡,因保定城位于保定府河之阳,故又有保阳郡之称。此为保定设府之始,辖3州17县。1669年,直隶巡抚由正定移驻保定始为直隶省省会。直隶省辖顺天(今北京)、永平(治卢龙)、保定、正定、河间、顺德(治邢台)、广平(永年)、大名八府。1724年,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署,辖区增口北道宣化府、热河厅承德州、张家口厅。1748年,直隶总督署下属辖区达11府(123县)六州(含17县)三厅(张家口、独石口、多伦诺尔)。清代,保定市为省、府、县三级官府所驻地。

1912年,直隶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今保定城仍为保定府和清苑县二级官府驻地。1935年,河北省始以保定城为省会。1937年9月24日,保定被日军占领,河北省政府遂成为流亡政府。1946年6月14日,国民党河北省政府由北平迁至保定。由于当时保定四周各县基本解放,因而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于1947年10月10日开始由保定迁回北平。

1948年11月22日保定解放,12月6日成立保定市人民政府。这是保定建市之始。保定市辖一、二、三、四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市宣告成立,决定保定市为河北省省会及保定专署驻地。1958年4月1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由保定市迁往天津市。1967年河北省省会又迁回保定市,次年2月3日河北省会迁往石家庄市。1968年8月18日,建立保定地、市革命委员会。1982年7月19日,保定市革命委员会改为保定市人民政府。1983年1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保定市又升格为河北省辖市。

冀G:张家口市

张家口市是河北省下辖地级市,又称“张垣”“武城”,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是冀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连接京津、沟通晋蒙的交通枢纽。距今200万年前古人类就在此繁衍生息。5000年前,黄帝、炎帝、蚩尤“邑于涿鹿之阿”,合符釜山,开启了中华文明之先河。这里是现行长城最多的地区,素有“长城博物馆”的美称。崇礼、赤城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滑雪场,被誉为东方达沃斯。

据《宣府镇志》记载,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这一带因“民户不足,调山西诸处余丁充之”。其中有张姓人家迁来在隘口附近定居(这一点可以从《宣府镇志》关于此处有“张家庄”记载中得到印证),这就使“口”与,“张家”发生了联系,而赋之以新的社会人文内涵。久之,“隘口”一名遂被人们冠以张姓,称做“张家隘口”后来又简化为“张家口”。宣德四年,张文修筑城堡,以“张家口”做为堡之专称,命名为“张家口堡”。据此,可以认定,张家口的得名当在洪武末年到永乐年间,而宣德四年则可看做是官方正式命名之始。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张家口”名称的内涵也发生了几次大的演变。当“张家口”一名被移植为城堡的专称之后,它便由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向社会聚落名称转化。及至清朝辟大境门,人们对东、西太平山之间的山口的称谓渐被“大境口”所代,至此,“张家口”也就彻底完成了其做为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的历史使命。经过几代人口繁衍,居民以张家口堡为中心,不断向周围广阔地区散布,形成日益增多的居民区和村落,“张家口”又被人们用来泛指这一带地区,而张家口堡的称谓则被“堡子里”所代替。“张家口”名称内涵的延伸、扩大,促使其由聚落地名进一步演变为区域地名。

民国十七年(1928年)设察哈尔省,张家口为省会。到了1939年,日伪设置张家口特别市,“张家口”又开始成为行政市的名称。1945年8月,张家口首次解放,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宣告诞生。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重设察哈尔省建制。1952年11月察哈尔省建制撤销,察南、察北两专区合并后称张家口专区,划归河北省,张家口市为专区治所,张家口、宣化两市划属河北省。1958年5月张家口市改属张家口专区。1959年5月撤销张家口专区, 所辖各县划归张家口市。1961年5月复置张家口专区,张家口市及所属各县隶属之。1967年12月,张家口专区改称张家口地区,辖张家口市,县属不变。1983年11月,张家口市改为河北省省辖市。

冀H:承德市

承德是河北省省辖市,处于华北和东北两个地区的过渡地带,西南与南分别挨着北京与天津,背靠蒙辽,省内与秦皇岛、唐山两个沿海城市以及张家口市相邻,是国家甲类开放城市。 承德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国和解放初期为原热河省省会。位于承德市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同时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也是国家首批世界文化遗产。


“承德”的名字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代皇帝雍正所命。清统治者进入北京夺取全国政权之后,为了不忘关外“龙兴”之地的盛京,康熙四年(1665年)下令把奉天首府邑县改名“承德”县,有奉天承运之意。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第二年设热河总管,统理东蒙民政事务。雍正十一年(1733年),胤祯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罢热河厅设承德直隶州,此是“承德”名称的始源。辛亥革命后,废除府建制,民国三年(1914年)设热河特别区,民国十七年(1929年)改建热河省,承德为热河省省会。1933年承德被日寇侵占,成立伪满洲特别行政区,1945年解放,9月筹建承德市人民政府,11月正式成立。1946年8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承德。1948年承德市再次获得解放,隶属热河省管辖,为热河省省会。1955年热河省建制撤销,承德市划归河北省,1984年1月承德市改为省辖市。

冀J:沧州市

沧州市地处河北省东南,东临渤海,北靠天津,与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隔海相望,沧州市是是河北省省辖市,国务院确定的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石油化工基地和北方重要陆海交通枢纽,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津冀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

沧州因濒临渤海而得名。南北朝时期(420-589),鲜卑人拓跋氏建立北魏,统一中国北部以后,和南方汉族政权相对立。沧州全境,先是属北魏领土,分属瀛州、冀州地。北魏熙平二年( 517年) ,析瀛州、冀州各一部分设置沧州。据《魏书·地形志》载:“沧州,熙平二年,分瀛、冀二州置。治饶安城”。《广韵下平十一唐》载:“沧,亦州名。后魏所置,盖取沧海为名。”《北史魏辽西公意烈传》载:“玄孙洪超,大乘贼乱之后,诏洪超绥慰冀部。还上言:‘冀土宽广,界去州六七百里,负海险远,宜分置一州,镇遏海曲’。朝议从之。后遂立沧州”。由此可见,沧州的名称是取“沧海”之意,建州目的是为了“镇遏海曲”。沧州一名的出现,结束了沧州史无定所的历史,沧州一名并一直沿用至今,历时1490年之久,被国务院辟为“千年古县”。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设沧县专区。1958年6月,天津市归属河北省后,沧县专区与天津专区合并,称天津专区,专署驻天津市,同年9月,沧县镇改设沧州市(县级),随后撤消并入沧县。1959年初撤天津专区并入天津市。1961年恢复沧州专区,并恢复沧州市(县级),专署驻沧州市。1967年12月,沧州专区改称沧州地区。1983年12月,沧州市改为河北省辖市。

冀R:廊坊市

廊坊市是河北省直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地处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之间,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廊坊市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聚居。4000多年前"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安墟"即在现安次区附近。

廊坊名字的由来,与出生在当地的一位历史人物紧密相连。他的名字叫吕琦,曾任五代时期后晋兵部侍郎。吕琦在历史上虽然名气不大,但他的儿子却是赫赫有名。“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中的吕端,就是吕琦的儿子,北宋初年曾任宰相。吕琦在任时,在老家也就是现在的廊坊市区盖了一所大宅院。由于房屋高大,远近闻名,加上房子的主人是兵部侍郎,就成了这一带的标志性建筑,老百姓管它叫“侍郎房”。叫的时间长了,“侍郎房”变成了村名。又经过长期的口传笔写,慢慢地,就演变成为郎房——廊房——廊坊。清朝康熙年间的《安次县志》记版载的就是“郎房”。 1897年,廊坊建火车站开始用“廊房”。 1948年,毛泽东起草《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写的就是“廊房”。 1950年后,廊房成为安次县城,廊房名字的使用率大大提高。老百姓为书写方便,就把“廊房 ”写成“廊坊”,以后广泛流传,约定俗成,大家就都用“廊坊”了。1928年属河北省。1937年属晋察冀边区。1949年划归河北省,名天津专区(1968年改地区)。1973年改名廊坊地区。1981年析安次县廊坊镇设廊坊市。1983年安次县并入廊坊市,属廊坊地区。1988年撤销廊坊地区,廊坊市升为省辖市。

冀T:衡水市

衡水市是河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大禹治水划天下为九州,现衡水所辖冀州为九州之首。 河北省称冀,也缘于此。


“衡水”一词始见于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文成帝南巡碑》,文成帝曾在信都(今冀州市)“衡水之滨”举行过规模盛大的“禊礼”。“衡水之滨”中的“衡水”,为当时穿越今冀州市境内的漳水后一段的别称,又名“横漳”或“衡漳”。隋朝开皇十六年,新置衡水县,取“漳水横流”之意。因漳水从衡水县西南入境后,不是东流入海,而是折向北流,然后入海,古人亦把这一段漳河水称为“衡水”。此后,衡水县名称历代沿用。中华民国初期,各州皆改为县,直隶于省。至1914年,今辖区分属大名道、保定道、津海道管理。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同时废道,各县直接划归于省管辖。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今辖区分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边区之冀中区和晋冀鲁豫边区之冀南区。1948年5月,两边区合并改称华北行政区。1949年8月1日始设衡水专区,属新建立的河北省。1952年11月7日衡水专区撤销,1962年,衡水专区复置,1970年,衡水专区改称衡水地区。1982年1月,衡水镇升为衡水市。1996年,撤销衡水地区,改设衡水市,为河北省辖市。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