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首李白的诗大家小时候应该都读过,月亮似乎在中国人心目中从小就象征着纯洁。而在国外,月亮通常代表着邪恶,阴暗,成了吸血鬼和狼人这类怪物的帮凶。不同的文化形成肯定有各自的背景原因,那么我们又因何对月亮有这样深厚的情感,月亮对中国人来说代表什么?
中国有关月亮的记载,最早出现于神话中,从嫦娥奔月这个上古神话传说开始,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因服用后羿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广寒宫之中,嫦娥奔月的神话让中国人对月亮有了一丝人情味的感觉,月亮再不是天空中一个最闪亮的星星,而是一个仙子的居所,上面有个广寒宫,有月兔有月桂,让人遐想,向往。
人们因为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没有灯光的时代,对这个陪伴无数人度过漫漫长夜的伙伴进行了更多的记载和杜撰,人们发现了月亮的引力能带来海洋的潮汐流动,将月食看成是天狗食月,将每年月亮最圆的时候定为中秋节。
并且无数人将自己与月亮的故事通过各种形式流传了下来,人们通过诗词歌赋的形式记载自己的心情,或有忧愁:“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或有孤独:“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或有思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或有惋惜:“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嫦娥:被白发,欺人奈何?”或有轻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有豪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或有悲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或有感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更多的是赞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被赞誉为孤篇压盛唐的《春江花月夜》,一人一诗带着月亮,横绝大唐,竟为大家。月亮还是当时的那个月亮,写诗的人或许不在了,但是读起他们留下的诗,或许你也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吧。
到了现在,有了电,有了灯光,大家似乎还是没有把老朋友忘记,我们依旧每年过着中秋节,一家人团聚一起,享受团圆之乐。或许也会有和古人一样的分离,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你已经不再望着明月思念,一通电话,一通视频就能和思念的人联系,诉说。但当你拿起月饼时,不由得还是会说句中秋快乐。
我们对月亮的感情还没有忘记,我们把探月的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还在争论月饼是咸是甜,五仁月饼到底好不好吃。月亮对中国人来说是团圆,是思念,是陪伴。月亮代表的是我们的亲人,我们会在团圆的时候带着它一起庆祝,我们会在思念的时候望着它一起忧愁,我们会在孤独的时候,感受到它的缕缕银光环绕左右。中秋快乐,月亮。